海峡两岸高校大气科学2016年学术研讨会(竺可桢论坛)在我校召开

2016-12-15

开幕式.jpg

  12月9-11日,由我校主办、中国文化大学协办的海峡两岸高校大气科学2016年学术研讨会(竺可桢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台湾地区的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以及大陆地区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我校等18家单位近百名专家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海山主持。

  会上,我校副校长闵锦忠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向两岸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海峡两岸高校大气科学研讨会(竺可桢论坛)的发起缘由及历史沿革。他说,本次会议旨在围绕中尺度天气的监测、机理、预警和预报技术等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希望两岸气象工作者能借此机会不断加强中尺度天气等相关问题的学术交流以及两岸师生的深厚友谊。

  中国文化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曾鸿阳教授代表台湾参会高校代表致辞,他对老一辈气象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对气象事业的坚持与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大力赞赏了新一代同仁在背负更高期望的情况下对大气科学研究的选择,并期盼两岸高校大气科学研讨会越办越好。

  开幕式上,资深中尺度气象学家、南京大学伍荣生院士作为特邀专家发言,他以最近一则有关气象局预报北京大雪失约的新闻报道为例,结合江苏省气象局的“十三五”规划内容,指出中尺度气象预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对中尺度气象预报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然而,中尺度天气预报仍有诸多不确定性,需要更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解决,同时他呼吁国家在经费、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中尺度气象研究更大的支持。

  随后,会议进入一天半的学术报告交流阶段。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周昆炫副教授、北京大学孟智勇教授、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崔春光研究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李国平教授、南京大学王元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崔晓鹏研究员、国家气象中心张小玲研究员、上海市气象局岳彩军研究员及我校闵锦忠教授等专家作特邀报告。会议共交流了口头报告24场和墙报 12个。交流报告主要围绕台风观测、台风发展演变机制、影响台湾地区台风降水强弱的机制、梅雨暴雨预报中参数化方案和区域地形特征对暴雨的影响、中尺度天气系统中的涡度收支和水汽收支、中尺度天气触发机理、中尺度天气观测、云中闪电、龙卷灾害、对流尺度暴集合预报和雷达观测等方向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且卓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海峡两岸高校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为台湾与大陆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业务部门在中尺度气象研究方向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助于不断提升两岸在中尺度天气方面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研究者的友谊。

南京大学伍荣生院士致辞.jpg

南京大学伍荣生院士作为特邀专家发言

中国文化大学大气科学系系主任曾鸿阳教授致辞.jpg

中国文化大学曾鸿阳教授代表台湾参会高校代表致辞

我校副校长闵锦忠教授致辞.jpg

我校副校长闵锦忠代表主办方致辞

会场.jpg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