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2020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台地区“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第四场专题活动

2020-11-27

1126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织召开了2020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高端学术论坛环境与健康第四场线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高蒙教授共同主持,两个报告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受益匪浅

第一位报告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曹军骥研究员,为大家分享了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研究进展。为大家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可能传播途径,指出目前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二分法(即将人类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分类标准是传播手段。)百年来没有新进展的问题。为此,对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做了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1)空气中病毒存活条件与时间,(2)感染的最低剂量和(3)人际间病毒传播的明确证据。并参与了新冠病毒净化器开发的前瞻性研发工作,在格力生产的净化器杀毒效果显著(病毒被杀除率99%以上)。对于未来的工作,曹军骥指出医疗卫生(体内)和公共卫生(体外)同样重要;伴随着气候与环境变化,空气中新的病毒与细菌挑战越来越大,人体免疫力越来越低,越来越需要洁净的空气,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快,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杀毒是未来重要的发展领域。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王韬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大气氧化性的增加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冬季硝酸盐的污染,介绍了我国华北平原灰霾的一些基本情况,利用201712月在华北平原的硝酸盐观测数据,运用模式揭示了主要氧化物如OH自由基等的来源等,揭示了近些年大气硝酸盐浓度没有下降的原因。有关研究表明,我国2010~2017年硝酸盐的前体物质大气NOX浓度下降了约17%,但是华北平原冬季PM2.5硝酸盐的浓度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王老师指出,硝酸盐生成不仅与NOX转化途径和NH3有关,还与大气氧化性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华北地区处于VOC控制区,尽管冬季阳光弱温度低,O3浓度也在上升,大气氧化性也在上升,导致NOX向硝酸盐的转化效率增高,进而导致硝酸盐的浓度没有很大的变化。未来应该同时控制NOXVOC的浓度,以降低大气氧化能力

图为zoom会议现场图片

本次会议不仅使大家对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研究进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还解释了我国大气硝酸盐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